咨询专线:400-685-8581     加入收藏  
首 页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建机安全 专家视点 在线学习 政策法规 技能竞赛 教材资料 教学设备 下载中心 公益培训 在线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视点 >> 正文  
技能人才评职称企业说了算?专家:让技能人才评价权回归市场

      发布时间:2019/9/18 13:08:34     浏览:641

 来源:人民网

 

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的意见》,提出建立并推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由用人单位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国家已累计取消434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的背景下,技能人才的评价权进一步放给企业和社会,引发网友关注。企业评定技能人才,专业性咋保障?会不会出现滥发资格证的情况?评定如何保证公平?人民网强国论坛邀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长安解读。

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和专业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呼唤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强国论坛:近年来国家不断压减职业资格数量,此次提出将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权下放给符合条件的单位和社会组织,对此如何理解?

李长安: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是不一样的评价体系。资格证书更多涉及到行政方面的认定,特别是政府部门的认定。相对来说,职业技能的认定更多是采取市场化的手段,也就是说经过市场检验的技能等级不一定需要由政府颁发证书才有效。

职业技能认定分很多种类,我们需要能够直接上一线操作的技能型人才,也需要既有理论知识又实践操作过硬的人才,这种多样性取决于市场。技能人才认定不要“一刀切”,要根据市场需求以及技能人才的不同特长来进行。提出由用人单位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做法,减少政府对于市场方面的干预,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强国论坛:当前中国的技能人才能否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的要求?

李长安:目前,我国技能型人才从总量上和结构上都有一定的短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升级,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从总量上来看,各个职业高校培养的人才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从结构上来讲,高技能人才不足,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这方面的人才短缺现象比较突出。因此,从制度层面保障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近年来,人社部也出台了不少保障性和激励性的政策,改革的力度是比较大的。此次《意见》的出台,对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增强了推动作用。

多方合力 保证技能人才评价公开、公平、公正

强国论坛:行业企业评价规范的专业性如何保证?与国家标准怎样对接?

李长安:国家制定标准和制度是对企业或市场操作的宏观性指导。在这种制度框架下,企业和市场应该要有一套相应的规范,特别是要发挥行业协会或有资质的组织机构的功能。多方合力,政府在其中发挥指导作用,行业协会、专业机构在集聚人才、组成评审委员会、制定评审标准和程序方面有一套自己的运作机制。

在人才评价方面,除了一般的高校、研究机构专家外,还要多吸纳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加入到评审中,使技能人才的评价更加标准,更符合市场需求。与此同时,政府需要加强监管,对不符合标准或者明显违反规则的评估鉴定要进行治理;行业协会要发挥协调监督作用,加强自律,使评审过程更加公开、公平、公正,使技能人才评价更加客观。

给予技能人才充分的成长空间 不能急功近利

强国论坛:有人认为在讲求效率追求速度的时代,在技能岗位日复一日打磨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您对此怎么看?

李长安:技能人才需要市场认可。目前高级技能人才在市场上需求旺盛,薪酬较高。至于部分技能型人才的价值没有得到体现,或是投入没有得到市场的相应回报,应该和培训体系不完善相关,或者是在技能向市场的转换中存在较多障碍。对于劳动者个人来讲,对其中的风险要有一定的把握。对于劳动力市场来讲,企业要充分给予技能型人才一定的成长时间,不要急功近利。

当前推进的产教融合中,高校的长期人才培养机制和企业的追求短期利润是矛盾之一。在这个问题上,一是企业要有长远的眼光,认识到人才培养是有一个过程的。二是政府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可以考虑给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一定的补助,对职业高校的支持力度也应加大,促使双方更积极主动地做好这件事。

强国论坛:推动社会形成崇尚技能和尊重技能人才的氛围,我们还需要做什么?

李长安:社会对于技能型人才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经济社会的发展永远都需要劳动者,特别是需要技能型的劳动者。人才应该是多种的,不是拿一个文凭或者是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才叫人才,技能型人才也是人才,市场需要这些人才。同时,在薪酬包括评价方面也要不断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


友情链接:
首页 | 理事会组成 | 协会文化 | 建机安全 | 名师专家 | 在线学习 | 政策法规 | 技能竞赛 | 教材资料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公益活动
 

主办单位: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建设机械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             
Copyright (C) 2007-2008 中国建设机械职业教育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0984号-1
网站维护: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廊坊部)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金光道61号,邮编:065000 咨询电话:400-685-8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