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农业科技装备支撑持续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农机装备补短板取得阶段性成效”。在此背景下,农业农村部作为主责单位推进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与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等八大项目已全面启动,标志着我国在突破农业装备“卡脖子”技术、构建智能农机全产业链体系上迈出关键一步。
由中国农机院牵头,联合多家科研机构及头部企业,聚焦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的效率与品控痛点,研发多模态环境感知、智能调控、仿生采摘等关键技术,构建生长模型数据库和云端管理平台,打造从灭菌到包装的全流程智能化生产线,推动食用菌产业降本增效,助力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建设。
禽蛋及蟹类水产品智能高效产地处理关键技术装备研制与应用
浙江大学领衔的团队针对禽蛋破损率高、蟹类分选效率低等问题,开发无损检测、机器人柔性抓取、动态品质探测等核心技术,研制移动式智能包装设备和一体化清洗分选装备,实现禽蛋与蟹类从检测到包装的全链条自动化,为中小型加工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解决方案。
针对南方多熟制水稻秧龄长、移栽难的问题,浙江理工大学联合企业攻关稀播成毯、精准取苗、智能插秧等环节,研发低损切块取苗装备和自主导航插秧机,建立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体系,推动水稻种植从经验依赖向智能标准化转型。
由浙江工业大学牵头,联合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优势单位共同承担的“农业碳排放智能监测设备创制及碳排放估算系统研发”项目,突破温室气体高灵敏传感、立体监测等核心技术,构建碳排放核算与智能减排平台,覆盖作物生产、畜禽养殖等全链条,形成可推广的农业碳管控方案,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数据支撑。
由新疆东鲁水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牵头,针对戈壁沙漠现有温室设施匹配性差、沙尘易沉积、能量调蓄能力弱、微咸水处理难度大等问题,研制适用于戈壁沙漠气候特性的装配式设施结构及高效节能、自动除尘与能源环境协同调控技术装备,研发低成本、少基质绿色生态无土栽培技术,创制新型水肥高效利用技术装备,开展戈壁沙漠设施园艺工厂化生产技术模式集成与示范,提升非耕地设施园艺资源利用效率与单产水平。
设施园艺土壤主要害虫和土传病害动态监测及土壤消毒智能技术装备创制与应用
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牵头,针对设施园艺土壤主要害虫和土传病害监测预警以及土壤消毒智能化作业的重大需求,研究病虫害持续动态检测技术和诊断分级模型,研发智慧化决策管控平台,创制土壤化学和物理消毒作业装备,构建土传病虫害智能化防控技术体系,开展应用示范,加速推动设施园艺生产高质量发展。
面向露地蔬菜无人化作业场景的“人—机械—环境—农艺”智能交互大模型研究与应用
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牵头,以典型叶菜、根茎菜、果菜为研究对象,面向露地蔬菜无人化作业复杂多变场景,聚焦“人一机械一环境一农艺”智能交互大模型研究与应用,开展核心技术方法突破,系统研发和大模型构建,并通过实证和规模化应用形成可推广模式。
由华南农业大学牵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10家优势单位联合承担。项目聚焦于解决现有设施蔬菜种苗播种、分级和嫁接智能化育苗装备缺乏等问题,重点突破小粒/异形种子精量播种和监测补种、大粒种子精准定向播种、大苗龄种苗自动分级、胶嫁接机理及精准切削等核心技术;研制高效精准播种育苗成套设备、大粒种子精准定向播种机、大苗龄种苗智能分级机和全自动高速嫁接机,并进行产业化应用示范。
装载来源:中国机械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