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是一项课题在研究之前对研究设计的说明。先用一幅图展示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
研究缘起
“研究缘起”也经常被用作“研究背景”或者“问题的提出”,它主要说明自己为什么要开展这项课题的研究。
一般来说,可从两方面来说明:
第一,这项课题所涉及的内容有何重要意义?
第二,“我”(本校或本人)为什么需要研究它?
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亦为“已有文献综述”,它主要分析和归纳其他人做过多少相关研究、怎么做的、得出了哪些结果或结论,并概要评析。
了解已有研究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
一是论证。论证自己将要研究的课题有何创新性、为何“与众不同”,即自己研究课题的“理论意义(或价值)”。作为科研工作者,全面、深入地对已有研究进行评述,是让自己能够“站在巨人肩膀上”、推进该领域的研究继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教师或学校的研究并非旨在推进学术发展,而重在解决自身实践中的问题、提升实践效果,所以我一直认为,教师(或学校)的研究论证中,文献综述与其归纳已有研究,不如更多地去搜集其他教师(或学校)相关的实践成果。作为教师课题的评审者,也不必过分强调或要求对学术文献综述这一部分。
二是借鉴。在了解其他人的研究成果过程中,借鉴已有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以便结合自身的实际再突破。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是概要说明将通过什么样的研究方法预期达成什么研究结果。研究目的尽量用一两句完整的句子表达。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是围绕研究目的展开说明具体分几个部分或者几个步骤去研究自己的课题。
有些开题报告模板中,除了“研究目的”、“研究内容”,还有个“研究目标”部分,很奇怪!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说明每一项研究内容将如何收集得出研究成果所需的数据。
教师(或学校)常用的研究方法除了观察、访谈、问卷调查、量表测查,还可以采用试卷评测、文本分析、(自然)实验法等。
很多教师(或学校)的研究报告中常见“行动研究法”。实际上,“行动研究”是一种取向(或范式),并非一项具体研究方法,是为了行动(改进)而进行的研究,而非单纯或主要为学术价值而进行的研究;它包括“行动+研究”,并非“行动=研究”,即行动者(或实践者)在自己的行动中开展的研究,而开始研究仍需要采用以上那些具体研究方法从而保证搜集到可信、可靠的结果数据。
当然,这里所说的“数据”并不仅仅是数字,问卷调查、量表测查、试卷评测、实验等常常用“数字”表达研究结果,但访谈、文本分析、观察等可以用数字也可以用文字来呈现成果。
研究可行性
“研究可行性”是说明自己拥有怎样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以保证研究得以进行。
研究计划安排
“研究计划安排”是说明自己在研究期限内研究工作的开展步骤。包括:时间段的划分以及每一阶段的重点研究任务、人员分工及预期的阶段性成果等。
除了以上基本内容,一些正式立项的课题研究还需要说明“预期成果”,即承载自己研究结果的文本形式,如研究报告(正式立项课题的结题必需项)、撰写出论文、编辑出案例集或出版著作等。这些预期成果应与研究内容和方法相呼应。
(文字观点转载来源于网络,作者:邓艳红)
|